记者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位于甘肃武威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这一里程碑式突破,为我国未来钍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与可行方案。
常规核电站多选址沿海,核心原因是需大量水资源为堆芯冷却。而钍基熔盐堆采用钍元素作为核燃料,内部循环的不是水,而是熔融后的氟化盐。高温熔盐既能作为核燃料的承载体,又能作为冷却剂高效传递热量,不用一滴水,未来有望让内陆地区建设安全又高效的核电站。

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厂房。科技日报记者 陈可轩摄
据研究人员介绍,当反应堆需要添加核燃料时,常规的压水堆需定期停堆,打开压力容器顶盖更换核燃料。而钍基熔盐堆采用液态燃料形式,核燃料均匀溶解于熔盐冷却剂中并随其循环流动,可在不停堆状态下完成燃料补充。
如今,钍基熔盐堆相关技术产业链的雏形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近百家科研机构参与攻克了实验堆设计、关键材料与设备研制、安装与调试及堆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实验堆关键核心设备100%国产化,供应链自主可控。
记者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位于甘肃武威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这一里程碑式突破,为我国未来钍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与可行方案。
常规核电站多选址沿海,核心原因是需大量水资源为堆芯冷却。而钍基熔盐堆采用钍元素作为核燃料,内部循环的不是水,而是熔融后的氟化盐。高温熔盐既能作为核燃料的承载体,又能作为冷却剂高效传递热量,不用一滴水,未来有望让内陆地区建设安全又高效的核电站。

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厂房。科技日报记者 陈可轩摄
据研究人员介绍,当反应堆需要添加核燃料时,常规的压水堆需定期停堆,打开压力容器顶盖更换核燃料。而钍基熔盐堆采用液态燃料形式,核燃料均匀溶解于熔盐冷却剂中并随其循环流动,可在不停堆状态下完成燃料补充。
如今,钍基熔盐堆相关技术产业链的雏形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近百家科研机构参与攻克了实验堆设计、关键材料与设备研制、安装与调试及堆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实验堆关键核心设备100%国产化,供应链自主可控。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