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梭通融媒门户网站
AI写作王
手机版
| 注册 退出
首页顶部

20张铁路新老照片对比!看完绝对想收藏

2025-07-17 09:35:01 来源: 中梭通在线 本期编辑:张春

铁路制服

从最初的“军装款”到如今的“国际范儿”

每一款都承载着

铁路飞速发展的印记

今天,让我们从青岛客运段

70余年的制服变化

看看铁路制服的演变历程





20世纪50年代:

实用又不失庄重感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铁路工人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颜色、制式不统一的工作服逐渐被军装式蓝色细帆布制服替代。

1951年,全国铁路制服的质地由蓝色细帆布改为灰色斜纹布,2年后,制服材质调整为棉华达呢,在设计上既体现出实用性,又不失庄重感。

1949年6月参加铁路工作的于大娟,是青岛第一个女子包乘组的列车长。1951年3月8日是“三八妇女包乘组”首次正式值乘济南至青岛间的167/168次普客列车,于大娟说:“当时能穿着灰色斜纹布的衣服,我们内心十分自豪。”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至此拉开了铁路建设如火如荼的序幕。

铁路发展的“加速度”,不仅体现在铁路建设领域,还体现在铁路工人的精神面貌和铁路制服的更新迭代。规格一致、制式统一的铁路制服成为铁路发展中一抹特别的色彩。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铁路制服不断变革

1979年10月26日,青岛站的站台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青岛列车段青京车队京四组的职工个个身着整洁干净的制服,胸前高挂大红花,昂扬挺拔地站在列车前,他们接过代表全路最高荣誉的“红旗列车”锦旗,心中是满满的自豪。

照片定格高光时刻,深蓝色军装样式的制服显得格外肃穆和庄重。“这身制服见证着青京车队的辉煌与荣光,也是每一名青京人割舍不掉的情怀。”队长甄元晟激动地说道。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磅礴力量,铁路制服也悄然发生改变。“铁路蓝”成为铁路行业的鲜明特征。

1984年,铁路制服以西服样式为基础加以改制,春秋装为灰蓝色纯涤纶面料,单排扣西装设计,袖口有两条绿色条边。冬装制服是藏蓝色猎装,华达呢面料制作,外侧的双排铜扣,一度引领了时尚潮流。

制服面料的改革,象征着铁路发展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从侧面反映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

随着“94式路服”的问世,深卡其色春秋制服成为铁路服装新制式,首次设计了领花、帽徽、肩章及领带。后来的十多年中,在“94式路服”的基础上,铁路制服经历了“98式”“02式”“06式”改款。





21世纪以来:

时代感、国际范儿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诗中描绘的迅捷,在高铁时代成为日常。

焕然一新的车厢环境、一日千里的运行速度、诠释着不同地域特色的铁路制服,令“中国高铁”这张名片愈发亮丽。

年轻的“动哥”“动姐”穿着青春时尚的铁路制服,吸引万千旅客目光。时代感、国际范儿逐渐成为高铁时代新式铁路制服的特色。

“在交错纵横的铁道线上,动车组列车逐渐成为旅客运输的主力,客运服务的迭代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铁路制服的改款和更新,这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青岛客运段乘务科技术助理蔡惠敏说道。

灰色职业装的设计,搭配反差色调的腰带装饰、收腰设计的连衣裙,既显得干练,又能衬托出落落大方的气质。

从玫红色铺陈、彩绣、匠心独具的牡丹花装饰,以灰色为主基调、搭配红色品牌标识腰带的“节日装”,到典雅的紫色制服,到寓意盛世牡丹、紫气东来的暗纹深紫色牡丹花,都表达了期盼国家繁荣、人民富足的美好愿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在百花争艳的盛夏风景中,列车穿越山海,飞驰在田野山间。

“铁路蓝”镌刻了

几代铁路人的珍贵记忆

不同时期的铁路制服

见证着国家和铁路的繁荣发展

也凝结成时代的铿锵足音

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山东记者站(济南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青岛客运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杨昱恬 张汝峰 翟祚珩 颜笑

本文地址:http://www.zgstzx.com/lishi/13772.html 本期编辑:张春
中梭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