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湖北(任茂盛)报道:为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服务老年群体的具体策略,7月8日,湖北大学非遗适老化团队赴恩施州文化中心非遗民俗街开展现场调查。团队与多位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交流,并现场采访了数名前来游玩的老年人,进一步了解非遗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情况。
在恩施州非遗馆中,团队成员切身体验了摆手舞、竹编技艺以及敲打花锣鼓等非遗项目。通过与传承人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非遗可以变成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摆手舞对老年人强身健体很有帮助,他们都很乐意参与进来。”土家族摆手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彭承金介绍道。
图为团队成员在与彭承金交流学习 陈斯婷摄
调研中,皮影戏的适老实践尤为突出,在有效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基础上,让他们动起来、乐起来、笑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不仅是非遗的受益者,更是重要的传承力量。皮影戏市级传承人郑明汉今年60岁,谈及表演感受,他说,“就是想要把快乐传递给别人。”67岁的皮影戏表演者唐先生从小跟着家里的长辈学艺,如今他也把这种手艺传给下一代。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非遗馆 蔡怡娜摄
广场中心的民族歌舞大秀结束后,团队以老年群体为主,对周围的游客、商贩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显示,很多老年人出于兴趣专门来看演出,但也有部分老年人参与意愿不强。摊主邓女士反映,“有些老人家站久了吃不消,建议多设置些休息区。”可见,非遗在养老方面有极大的潜力,同时在适老性上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针对非遗服务老年群体的现状,团队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老龄工作、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号召,呼吁通过完善休息设施、调整活动强度、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让更多老年人能够轻松愉悦地参与非遗活动,真正实现“文化养老”的美好愿景。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