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而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宣汉县各乡镇通过深度盘活乡村资源,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塔河镇
塔河镇坚持系统谋划、多点推进,扎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外学内研明方向。先后2次组织镇村干部前往宜宾市筠连县和浙江杭州、台州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引导各村结合学习谋划发展路径,明确“1+7”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全域发展壮大肉牛主导产业,各村因地制宜发展辣椒、中药材、油茶、高粱、羊肚菌、能繁母牛等集体经济特色产业。
多重激励增动能。将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与干部考核、绩效报酬和村级工作经费“三挂钩”,作为干部履职考核、差异化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的村,按照增收比例额外奖励工作经费,引导干部用心用情发展集体产业。
用活要素强保障。统筹强化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保障,用好辖区企业和乡贤资源,盘活撂荒土地发展辣椒200余亩、高粱100余亩,成功争取县残联就业补贴5000元,招募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入园务工,组织镇村干部下沉集体产业园开展助耕助收志愿服务,有效解决农忙时节用工荒,带动群众增收。
普光镇
普光镇以市场化运营为突破口,通过机制创新、业态培育、效益提升,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式扶持”转向“造血式发展”,探索出了具有普光特色的发展路径。
建“村办企业”破瓶颈。推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打破村域界限,支持公司跨村整合资源、跨域对接项目、跨行业拓展业务。其中,杏树村成立“宣汉县杏福劳务公司”,承接企业后勤、小型基建、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拓宽运营赛道,年增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
兴“商业运营”激动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拓展集体经济商业业态。合溪村开办“美宜佳生活超市”,设“本地农产品专柜”代销柑橘、茶叶等,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年营业额有望突破60万元,预计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
促“扩面提质”增效益。聚力“扩面提质增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质效双升,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由2021年不足100万元,发展到2025年突破300万元,力争2026年突破600万元;发展方式从依赖租赁、入股等间接收益向自主经营为主的直接收益转变,年均带动5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了“经营有收益、盘活有效益、群众享利益”。
大成镇
大成镇坚持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全面盘活资源、探索多元模式,走出一条强村与富民相辅相成、集体与群众共赢发展的新路径。截至目前,大成镇已实现集体经济235万元,预计年底完成350万元。
强化“组织保障”,筑牢村集体经济发展“硬核支撑”。构建起“镇党委抓总、专班推进、村党组织落实”的责任体系,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村级考核“硬指标”。实施“头雁培育”工程,聘请专家顾问团,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严格执行“村财镇管”和“三资”公开制度,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在阳光下运行。
聚焦“资源盘活”,挖掘村集体经济发展“源头活水”。通过精准摸排与市场运作,推动“资源变资产、闲散变集约”,精准摸排全镇闲置厂房、建设用地、设施设备建立专项台账,采取租赁、入股、自主经营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由村集体统一流转零散土地,为规模化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探索“多元路径”,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劲引擎”。打破村域界限,搭建镇级平台,推动产业从“分散经营”向“集团作战”转变,成立宣汉县马滩村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马滩村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共2个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切实带动马滩村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200万元,创新打造“朝夕食堂”和“民工驿站”,立足本土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牧草种植,重点推进玫瑰花深加工与观光旅游,持续壮大中药材、绿色蔬菜产业,以多元布局,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宣汉发布 宣融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