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工匠培养的时代召唤下,宣汉职专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调动教师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系统化设计、可行性路径,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于10月17日下午,举行了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标志着学校围绕“强师兴校”战略精心打造的教师成长核心平台正式启用,全校600余名教师由此走上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七个校级名师工作室,精准对接学校农学、智能制造等重点专业群、文化基础课及德育队伍建设需求,实现了重点专业领域全覆盖。
学校党委书记张远彬、专职副书记康莲、副校长陈奎等全程出席仪式,与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里程碑时刻。
打造教师发展核心引擎,构筑教师成长立交桥
“工作室不是‘荣誉牌’,而是‘责任田’,是学校‘强师兴校’的硬核支撑,更是教师成长的‘动力源’。”授牌环节中,党委书记张远彬亲自为工作室授牌,并在讲话中明确工作室的战略定位。
他表示,此次授牌意味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从“框架搭建”阶段,全面进入“提质增效、全速运行”的新阶段,将为学校打造“名校、名师、名专业”奠定坚实基础。
明确工作室使命担当,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工作室领衔人代表喻望作出郑重承诺:将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核心,通过课题研究破解教学难题、送教下乡服务区域教育、专题研讨碰撞教学思路、校企协同对接产业需求,把工作室建成“教学研讨集散地、教师成长助推器、成果辐射发源地”。
成员代表杨文双表示,将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入课堂教学,并通过“传帮带”机制培养青年教师,实现“做一个课题、育一批骨干、兴一个专业”的目标,切实顺应大国工匠培养的时代需求。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室建设见实效出成果
为确保工作室建设“见实效、出成果”,张远彬书记在总结中提出“三个明确”,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明确路径和有力保障:
明确工作室是培育骨干教师的“主阵地”、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明确要聚焦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三大任务,每年形成2项以上可推广成果;明确三年内培育20名市级名师、5名省级名师,打造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目标,切实以工作室建设支撑学校“三名”建设。
构建“1+N”发展共同体,绘就教师发展新蓝图
下一步,学校将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交流互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七大工作室及省市级名师工作站为核心,构建“1+N”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首席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传帮带机制,将优质资源辐射至全校,形成教师能力提升的良性生态。
宣汉职专正以此次名师工作室授牌为新起点,通过教师发展中心的系统运作,持续推进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图文:余铃
审校: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