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安徽黄山风景区迎客松景点观赏日出。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薄雾轻抚黄山奇松
点缀着晨曦微光
微风穿过徽派民居
将秋意卷成毛峰的清香

云雾中的黄山北海一带美景。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沿江通海、连南接北、承东启西
这里既有徽墨氤氲的江南水乡
也有天高云阔的北方平原
安徽
正以开放的姿态
迎接世界的目光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新华社 发
9月20日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
将在安徽合肥启幕
一场制造业的“全球派对”即将开启
1
创新气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关键系统——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上天入海”
安徽将创新精神融入血脉
探索太空
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
为月球通导技术提供先期验证
潜入深海
研制深海质谱仪
填补国内空白
助力深海、深渊探测
求索超高温
“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新纪录
探寻超低温
极低温稀释制冷机
为量子计算提供核心支撑
追求最快速
“祖冲之三号”
再创全球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
目前
安徽已建在建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这是合肥市骆岗公园,已经开放30余个低空应用场景。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创新领先
发展加快
“安徽造”汽车异军突起
今年上半年
安徽全省汽车产量超149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3万辆
均居全国首位
不只汽车
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
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
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
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
来自安徽生产

位于安徽合肥的讯飞小镇,形如耳朵与问号,寓意聆听世界和探索未来。新华社发
从制造到智造
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
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
研发推出羚羊工业大模型
星火汽车智能体开发平台
AI工业内窥镜
具身智能采训推一体机等
以硬核AI技术
深入制造业每一个“毛细血管”
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
2
徽风皖韵
一个“徽”字
藏着“山、水、人、文”
长江奔流,淮河不息
中国两条重要水系将安徽一分成三

长江芜湖段风景。新华社发(万士华摄)
这里历史悠远
7000多年前的双墩遗址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带着神秘的微笑
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
玉器、陶器工艺水平惊人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部分漆器(拼版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淮南市寿县古称寿春
历史上多次为都
是楚国最后的都城
武王墩墓——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

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演员在香港理工大学表演黄梅戏《天仙配》。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从乡野小调成长为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
经典剧目脍炙人口
徽剧进京孕育国粹京剧
徽州三雕技艺精湛
千刀万凿雕出徽州魂
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
交相辉映
3
人间烟火
安徽人热爱美食
擅长将寻常食材点石成金

臭鳜鱼。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臭鳜鱼闻臭食香
毛豆腐外酥里嫩
皖南的刀板香咸鲜适口
胡氏一品锅用料讲究
皖北的符离集烧鸡酥香脱骨
淮南牛肉汤香辣醇厚
太和板面筋道鲜香
……

淮南牛肉汤。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阜阳乡村大集上
有沾着泥土的新鲜蔬菜
冒着热气的小吃里
藏着最质朴的人间烟火气
每一道美食
都是安徽人对食材的深刻理解
和烹饪技艺的千锤百炼
也是在外游子思乡情切时
挥之不去的精神纽带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木梨硔村雨后景致。新华社发(王文生 摄)
这里是安徽
厚重而热烈、立体而鲜活
如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正以创新为翼,以文化为根
奔赴更加“皖”美的明天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你心中的安徽名片是什么?
来源:新华社微信
策划:刘菁
记者:张紫赟、陈诺、胡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