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齐广璞在训练中试跳。 10月27日至11月20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在内蒙古阿尔山开展冬季专项训练,备战米兰冬奥会。
清晨六点半,天还没有亮。
孙佳旭打着哈欠走出房间,来到酒店大堂上方的围廊,在地毯上铺开瑜伽垫,开始拉伸。接着,陆陆续续地,他的小伙伴们也按照各自的时间表,来到了自己的点位:齐广璞在楼梯间,徐梦桃在会议室,孔凡钰在电梯间门口,王心迪在卫生间外的走廊......充实而又疲惫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在宾馆会议室,徐梦桃在进行拉伸。

清晨,在宾馆走廊尽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体能教练任四伟(左)在协助队员冯俊熙进行拉伸。

在宾馆楼梯间,齐广璞在进行拉伸。
这是内蒙古的阿尔山,因为上雪早、化雪迟、雪质好,从2003年开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便将其作为冬训基地。每年11月,他们都会来到这里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冬训。20多年里,空中技巧的健儿们——韩晓鹏、徐梦桃、齐广璞——三位奥运冠军还有无数的世界冠军都是从这里出发,奔向世界赛场。

清晨,在宾馆走廊上,李天马(中)和队友在进行拉伸和热身训练。
早上的时间总是短促而珍贵:从6点半起床到8点15分左右出发前往雪场,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所有的队员要完成热身、拉伸、轻量的力量训练......腿部曾经受过重伤的几位队员还要在队医江继君和游亮亮的帮助下,在腿上缠上一层又一层保护性的弹性绷带,缠完之后,整条腿会因为血流不畅而发白、发胀。
“确实感觉不舒服,不过都习惯了。”徐梦桃说,“唯一感到不方便的就是缠完绷带之后,坐下来的时候腿不能打弯儿。”

腿上缠满弹性绷带的徐梦桃走出队医房间,准备前往雪场进行技术训练。
伤病,是空中技巧项目一个让人心碎的特点。徐梦桃曾在2016年的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因动作失误摔落在地,造成左腿韧带断裂。2018年,徐梦桃在取出小腿的钢钉后,重新投入训练,最终获得了北京冬奥会的冠军。
“你这个膝盖有点儿麻烦,运动量一上来,就会积液。”队医江继君皱着眉、摇着头对孔凡钰说,“晚上给你理疗一下,症状应该会减轻。”

队医江继君在检查孔凡钰的膝盖。
孔凡钰的膝盖也曾因为受伤做过手术、植入过钢钉,现在还能清晰地看到腿上的疤痕。也是因为这个老伤,只要训练一上强度,膝盖就会肿起来。
“就是跳的时候腿有点不舒服,我没事的。”孔凡钰腿上缠满了弹性绷带,从队医的房间走出来,边走边说。

孔凡钰(右)缠好绷带走出队医江继君的房间时,另一位队医游亮亮(中)正在为徐梦桃打绷带。
阿尔山被誉为中国“最袖珍的城市”,全市常住人口在3万左右。到了冬季,整个城市也进入了冬歇期,一片寒冷与宁静,尤其是早晨,寂静得只能听到寒风掠过的声音。
但就在队员们吃早餐的时间,宾馆对面的山林间,响起了一片片“刷刷刷”的声音:那是主教练纪冬带着李科、岳海涛和闫冬几位教练以及工作人员开始平整和修葺场地,他们早上7点多就从宾馆出发,必须赶在队员们抵达之前,把场地准备好。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教练李科(左)、岳海涛(中)和闫冬在训练前平整、修葺场地。
8点半左右,技术训练正式开始,将持续3个小时,每个队员大概要试跳12次。
“比较耗费精力,每一跳都必须精力集中,尤其是落地的那个瞬间,冲力比较大,累就累在落地的那会儿。”齐广璞说。

李心鹏在训练中出现失误。
空中技巧这个项目,技术环节太多,技术含量太高,而影响动作完成质量甚至有可能导致受伤的因素又是如此繁杂:风速、风向、雪况、出发、滑行速度、起跳、空中翻转、落地......在整套动作的完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哪怕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会导致难以想象的结果。

徐梦桃在训练中试跳。
严寒,也是让人容易感到疲惫的原因之一:低温会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起疲劳。而空中技巧的技术训练,就是在严寒中进行。虽然才11月,但阿尔山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度以下,寒风吹来,身体上没有遮挡的皮肤如刀割般的疼痛;到12月,这里的气温能够降到零下30度左右。在进行技术训练的时候,队员们为了保证动作的完成质量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受伤,都是比赛服里面最多再加上一件压缩衣——空中技巧的运动员,他们就是在寒风里绽放的花儿,洋溢着生命的坚韧与狂放。

齐广璞在技术训练间隙裹上大衣休息。
凛冽的寒风中,3个小时的技术训练显得愈发漫长,结束的时候队员们往往已经身心俱疲,但日常训练才进行了一半:下午3点,还有一场在食堂进行的训练。

在食堂改造而成的临时体能训练馆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队员在进行体能和力量训练。
每个队员在训练前都会拿到一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体能教练任四伟带领的团队根据每个队员的不同情况制定的当天的训练计划。齐广璞11月4日的训练计划共有9个大项、将近30个小项,其中的“体能与力量训练”这个大项中就包含“壶铃钟摆”、“单腿硬拉”等9个小项共26组训练项目。全部训练结束后,教练还要根据队员的完成度和身体表现对计划进行打分,以便对第二天的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在食堂改造而成的临时体能训练馆里,徐梦桃在进行体能和力量训练。

在食堂改造而成的临时体能训练馆里,齐广璞在进行体能和力量训练。
每天的体能训练,徐梦桃都会早来20分钟,当队友还在热身、拉伸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了力量训练。“我的训练内容比他们的多一些。”徐梦桃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向记者解释道。
体能训练馆是用当地一家企业的食堂临时改造而成,墙上还贴着这家企业的管理规定。最让队员们感到“无法容忍”的是墙上的菜谱,不仅有菜名,还有让人垂涎三尺的高清图片。队友们戏称这个菜谱是他们进行“魔鬼训练”时的“精神食粮”。

在食堂改造而成的临时体能训练馆里,李天马面对着墙上的菜谱进行体能和力量训练。
大约5点左右,体能训练结束,天已经完全黑了。晚饭之后,对于队员们来说,最“酸爽”的时刻也终于来临。在宾馆房间改造而成的按摩室里,来自四川省骨科医院的队医江继君和游亮亮,以及来自沈阳体院的按摩师李原驰、赵轩宇和马天乐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在宾馆房间改造而成的临时按摩室里,队员们在接受按摩。

在宾馆房间改造而成的临时按摩室里,陈梅婷一边接受按摩,一边观看上午训练的视频。
高负荷的训练后,按摩和放松有助于队员尽快恢复;常年的训练,很多队员都是一身的伤痛,训练强度一上来,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也必须进行治疗——绝大多数运动员的生涯都是在训练、比赛、受伤、恢复、训练、比赛......之间不断地循环,只要人还在赛场,这个循环就没有尽头。所以,那些能够坚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运动员需要强大的勇气和意志力——堪称“伟大”。
能参加米兰冬奥会,“这意味着我可能要‘脱三次皮’,但一旦我能够再次站在奥运赛场上,我的战斗就胜利了一半。”徐梦桃对记者说。

在食堂改造而成的临时体能训练馆里,徐梦桃在进行体能和力量训练。
“我觉得徐梦桃和齐广璞是两位伟大的运动员”,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领队王振感慨地说,“如果能参加明年的米兰冬奥会,那将是他们参加的第五届冬奥会,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来看,都是非常少见的。”
五届奥运会,就是从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开始。这意味着徐梦桃和齐广璞至少有着近20年的运动生涯——实际上远远不止,徐梦桃和齐广璞都出生于1990年,都是在幼年就接受体育训练,他们俩的运动生涯都已超过30年。

2022年2月16日,中国选手齐广璞完成动作后庆祝。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在张家口赛区举行,中国选手齐广璞获得冠军。
30年,可以说他们的绝大部分人生,都是在运动场上度过的:早操、早饭、训练、午饭、午休、训练、晚饭、康复、比赛......他们的人生就是如此循环往复,这需要怎样的坚持,这背后又有怎样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
“我的女儿6岁多了,3岁前我基本上就没怎么见过她。”齐广璞说,“现在基本上一年加起来,能见上一个月左右吧。我们现在天天视频,但她还是总说很想我。”
“那你闺女全靠你妻子照顾啊!”记者忍不住感慨。
“是啊,她很伟大。”

2022年2月14日,中国选手徐梦桃(右)与美国选手阿什莉·考德威尔相互拥抱。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中国选手徐梦桃夺得冠军。
当齐广璞、徐梦桃们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站到领奖台上,亲吻着闪耀炫目的金牌时,他们仿佛化身为历史长河中高高跃起的浪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然而人们可能不会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够跃出水面,不仅仅依靠个人的天赋和卓绝的努力,更有力量在后面托举着,让他们能够穿破风雪,这力量温暖而强大,却悄无声息。
这股托举的力量是汇聚的力量,是众志成城的力量,它不仅仅来自于运动员的家人。空中技巧队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和他们的家人同样做出了卓绝的努力和付出。
主教练纪冬的儿子是单板滑雪运动员,前一段在训练中骨折了,而此时纪冬正带领队员们备战米兰冬奥会,难以抽身去探望、照顾。
“我就是带好儿子,管好家里的事情,不让他分心。”纪冬的妻子是长野冬奥会空中技巧项目的银牌获得者徐囡囡。北京冬奥会后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我会一直支持他的工作。”
“我们这个团队,大家情况都差不多。”说起冬季项目的难处,王振似乎很平静,他跟随空中技巧队20余年,曾担任领队多年,而自从进入到这个团队,每年春节都是和队员们在一起,不是在比赛,就是在训练——冬季项目最让人痛苦的特点正在于此:每年的春节,往往是赛季,往往是一年中训练和比赛最密集的时候。“这么多年,家里人也都习惯了。”

在宾馆房间改造而成的临时按摩室里,队员们在接受按摩。

在宾馆房间改造而成的临时按摩室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队医江继君在为队员孔凡钰进行治疗。
晚上九点多,队员们陆续结束按摩和治疗,回房间准备休息了。几位教练出现在了按摩室。纪冬、李科......他们也曾是这个项目的出色选手,也都带着伤病,而现在,随着训练强度的提升,他们的工作强度也在不断提升,原来的伤病又被重新“唤醒”了。
“我这个腰这两天太不得劲儿了,江大夫你也给我治治吧!”纪冬对江继君说。
“一看你就是铲雪的动作不对,要不然怎么会腰疼呢?”李科开玩笑说,他是肩部的老伤又犯了。

队医江继君在为主教练纪冬进行治疗。
夜已深,窗外狂风卷着大雪扑打着窗户,但按摩室的灯光一直亮着,就像那股托举着队员们不断腾空而起、飞向奥运赛场的力量。
这力量温暖,坚定,穿破风雪,终见阳光!
来源:新华社
















